
(古)羅馬對世界建築的兩大影響為:1. 整體式的都市計劃,2. 複合式的內部空間。*
整體式的都市計劃,讓都市的建築益為恢宏;而複合式的公共空間,令市民流連,大型的浴場成為當今水療中心設計方案的鼻祖。
仿羅馬式藝術(Romanesque Art) 11-13世紀
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,教堂的建築引領藝術的發展,主要是兩方面:1. 內部拱頂結構的運用,2. 中殿與橫殿交叉成的「拉丁十字」,而其中中殿為長方型,壁面為了增加𠄘受力而少有窗戶而顯得較為陰暗。
哥德式藝術(Gothic Art) 13-15世紀
哥德式藝術,發源於法國巴黎北邊的法蘭西島,對羅馬人來說是蠻族的文化。但這種蠻族藝術和羅馬文化的結合之後,就產生了哥德式的藝術 。
在建築上的風格表現上,哥德式藝術和羅馬寛廣的樣式不同,它是高聳入雲的。這樣的建築,令人看了感到敬畏,尖尖的頂也塑造向上向天主祈禱的印象,因此這種設計,在教堂的建築中十分受到青睞。
為了支撐高聳的結構,哥德式的建築主要有三大特色:尖拱、肋拱、飛扶壁。
飛扶壁,一反一般建築把支撐結構藏在建築物內的做法,哥德式的建築直接把支撐建在建築物外側,而在之後為了美觀,又產生了很多繁複的式樣。
飛扶壁從外側支撐著建築物,這使得建築物可以蓋得很高。
肋拱,像人的肋骨一樣用來支撐樓地板;而尖拱,往往是強壯的尖頂交叉結構,令建築物可以蓋得很尖銳。
哥德式的教堂,可以慢慢往上蓋,有的一蓋就是幾百年。而且因為高聳,飛扶壁提供了支撐,窗子的採光就可以比仿羅馬式藝術要顯得明亮而莊嚴了。
文藝復興(Renaissance) 14-16 世紀
文藝復興的建築,講究是對稱和平衡的理性主義。文藝復興的三傑是拉斐爾、米開朗基羅和達文西。從達文西所留下的很多用直線等幾何構圖的設計文件,大家就可以感受那是一個怎樣理性主義的時代。
巴洛克藝術(Baroque) 17-18 世紀
隨著理性主義的抬頭,人們對宗教產生了懷疑,宗教不得不進行改革。相對於文藝復興以對稱、平衡來突顯宗教的崇高,開始引進形式較誇張自由、光線對比更強烈的藝術形式,以吸引信徒的眼光,那就所謂的巴洛克藝術(Baroque)。
巴洛克藝術的藝術形式沒有什麼特別的限制,表現會顯得十分繽紛,而有些作品個人覺得就難免媚俗而浮誇了,充滿感官和物慾。正面來說,那就是充滿了戲劇性,和之前更傳統建築的莊嚴,完全不可同日而語。
而當今,保存最多最完整這些藝術形式的,首推義大利。
因為義大利正是古羅馬帝國的發源地,而推動藝術變革的,正是在10-15世紀散佈於義大利半島上的諸重商主義的城邦國家。
拿破崙攻下義大利半島之後,於1805-1814年扶殖了義大利王國,而這也埋下了義大利半島共同成立為一個完整國家的種子。
在二次世界大戰中,法西斯主義的墨索里尼選擇和希特勒站在一起。所幸,他所主張推倒古蹟大興土木改建為法西斯建築的主張,在沒有實現前二次世界大戰就結束了,所以現在義大利還能保存有那麼多的古蹟了。
大家最熟悉的羅馬建築,莫若建於西元70年到80年的「羅馬競技場」。
根據維基百科,這種圓拱形的設計,是源自於西元300年前的古希臘,最初是依山而築的半圓形看台,羅馬人則把它進一步變成有如當今小巨蛋般的橢圓形建築,而且有好幾層,共可以容納5萬人。由於出入口設計優良,進退場並不會擁塞,當今的體育場館,都還遵循著同樣的設計呢!真是厲害。
欣賞這種建築遺跡的時候,最值得也去想想,當時的羅馬人是怎樣想的,把犯人放到競技場中任由野獸撕咬至死,觀賞的羅馬人卻以此為樂,而他們當時還視北方的法蘭西為蠻族呢!
而蠻族的建築風格和羅馬建築藝術融合,卻產生了之後的歌德式藝術,高聳明亮的建築更可以表現人們對天主的敬畏和尊崇。而歴史上評價偏向負面的十字軍東征(西元1096-1291年),伊斯蘭世界稱為「法蘭克人入侵」,正是發生在歌德式藝術興起的13世紀呢!
閉起眼睛,佛羅倫斯、米蘭、羅馬是三個義大利我最熟悉的城市。
佛羅倫斯,曾經是極為有權有勢的麥第奇家族的主場。(雖然,我一直比較喜歡「翡冷翠」那個浪漫的名字。)
米蘭是現代設計之都,每年的服裝設計,似乎都是由那𥚃帶起風潮的,包括我們該喜歡什麼顏色,該流行什麼樣的衣飾款式。
羅馬是古都,「羅馬假期」中的奧黛莉·赫本和速克達,噢!經典中的經典。
然後是水都威尼斯,可能是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最前排受害者。
透過「教父」,知道西西里島的黑道。
世足賽中看到一向很強的義大利隊。
拿波里的Pizza,爸爸餓我餓我餓。
健康的地中海義式飲食,和初榨橄欖油。
還有,在台東民宿住過的仿托斯卡尼式的建築,好厚好厚的牆壁。
在職場上修煉的時候,我沒有真正碰到過義大利人。我先入為主的觀念是,就算是有,他們應該是天真浪漫懂得享受生活的人,而不是朝九晚五的講究精確到分分秒秒的機器。
我在想,如果去義大利,那會是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,我該是該期待看到自己熟悉而感到安心的身影,還是興奮於令自己陌生而充滿驚奇的部分呢?
據說,小偷很多,而且技藝高超,尤其是吉卜賽人(這是不是有點污名化啊⋯⋯),探聽一下,還真的令人毛骨悚然、不寒而慄呢!
『義大利?維大力啦』。
Ciao(您好) 和 Grazie(謝謝)是我唯二知道的義大利語(Grazie 要捲舌拉長音)。
好吧,就從這裡開始去了解義大利吧!
*:王偉安·墨刻編輯部,《義大利 Italy》,2019年4月初版,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
2024/3/26 義大利 Italy Damakey